领略学者的治学风范

2025年1月11日下午,我在网上读到由彭拜新闻网隆重推出的由上海交通大学英语系教授何伟文撰写的《纪念:鲁惟一:我到上海。是在1947年》文章以后,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鲁惟一,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出生于1922年,先后就学于剑桥珀斯学校和牛津大学曼达琳学院。1951年凭借其对中国汉代历史的杰出研究获得了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的最高荣誉奖,1963年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剑桥大学执教,直到1990年退休。曾任剑桥大学东亚系主任,现为剑桥大学荣休教授。

文章的作者何伟文: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兼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围上海交通大学首批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

她先后在浙江大学外语系、复旦大学外文系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完成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分别师从索天章教授和侯维瑞教授。先后在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担任访问研究员,在剑桥大学英语系担任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堂(Clare Hall)担任访问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国小说、早期现代英国文论、古希腊罗马文论等。 教学科研 先后为上海交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十二门专业核心课程,已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五十余名。 

从两代学者身上,让我领略了中英两代高端学者、博士教授的治学风范、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文章就像一道精神美食,让我反复咀嚼、受益匪浅。

文章首先表达了何教授对鲁博士辞世的哀悼、缅怀和追思,她写道:2025年元旦刚过,我收到消息,剑桥大学鲁惟一博士(Michael Loewe, 1922年11月2日-2025年1月1日)辞世,享年102岁。消息传来时,正值清晨,窗外的庭院依旧一片静谧,而我的内心却翻起了波澜。这位蜚声国际的汉学大师,是秦汉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西方汉学界具有重要地位。而对于我而言,他更是一位谦逊而睿智的长者。

文章紧接着讲述了自己十年前与鲁博士的偶遇过程:我与鲁博士的初次相遇是在2014年8月的一天,地点是剑桥大学克莱尔堂(Clare hall)的餐厅。当时,我刚从繁忙的资料查阅中抽身

2025年1月11日下午,我在网上读到由彭拜新闻网隆重推出的由上海交通大学英语系教授何伟文撰写的《纪念:鲁惟一:我到上海。是在1947年》文章以后,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鲁惟一,著名的英国汉学家。出生于1922年,先后就学于剑桥珀斯学校和牛津大学曼达琳学院。1951年凭借其对中国汉代历史的杰出研究获得了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的最高荣誉奖,1963年获得了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他进入剑桥大学执教,直到1990年退休。曾任剑桥大学东亚系主任,现为剑桥大学荣休教授。

文章的作者何伟文: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兼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围上海交通大学首批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

她先后在浙江大学外语系、复旦大学外文系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完成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分别师从索天章教授和侯维瑞教授。先后在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担任访问研究员,在剑桥大学英语系担任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在剑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